西方开始注意披露和正视香港乱象

香港多维网日前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西方媒体对香港的报道已开始披露和正视反修例运动中的暴力违法现象。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当地时间10月11日与中国副总理刘鹤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后,对记者说,“我认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跟几个月前的头几天比,确实减弱很多了,那时候看到有很多人,现在少了很多”,“我认为这会自行解决的”。

在西方,除了特朗普的观察,9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有报道指出,“香港的抗议活动规模越来越小,但越来越暴力和丑陋。”

10月7日《纽约时报》也揭示了运动中的暴力现象,开篇即配以大图写道,当香港抗议者遇到一名不满抗议人群的赤膊长者时,他们用棍子将其打倒在地,稍后还提到抗议者殴打一名曾公开支持警方的香港女演员——显然是因为她一直在拍摄正在打砸一家银行的抗议者的照片,并指“近几周来,香港抗议者中的‘骨干人士’表现得更加残暴。他们袭击民众,打砸并焚烧店面、银行、咖啡馆和地铁入口。” 该文提及的女演员应该是10月6日反禁蒙面法游行期间被示威者殴打流血入院的女演员马蹄露。

香港《苹果日报》剪辑视频称马蹄露女士首先脚踢示威者后才遭到还击。但澳大利亚《第一频道》记者奥瓦迪亚(Robert Ovadia)通过更完整视频揭示,马蹄露先是被蒙面者使用液体喷脸、脚踢、长柄伞击打、推倒之后,她才进行反击的。

英国媒体BBC在10月10日发表的报道文章《香港示威:旺角女人街“新移民”商户眼中的中港关系》,从微观视角揭示了香港反修例运动对普通港人造成的切实影响。 文章采访的陈女士慨叹自己档口的生意额比去年下跌七至八成,“那些拿行李箱的大陆旅客或是大陆团都没有了,以前暑假、十一国庆都是赚钱的黄金时间,但近几个月来,生意不断下跌。以往每个月赚到几万块港元(1港元约合0.1275美元),现在是几千块,再这样过2个月就撑不下去。” 陈女士叮嘱BBC记者不能公开她的身份,“我不想示威者会针对我的店。他们常常说要有言论自由,但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言论自由),批评他们会被骂。”

文章说,过去几个月西方政界和媒体此前鲜有提及香港社会运动里的暴力违法现象,如今已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报道意味着对这种暴力现象被公开确认。

香港局势变化的关键之处在于香港内部,诸多迹象显示香港社会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变化。

一是暴力违法行为升级。一些实施暴力蒙面者不仅大规模破坏公共设施、私有财产,对异见人士、不同声音、普通市民造成了严重的权利打压和身体伤害,已经发展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纽约时报》所报道的被蒙面抗议者殴打的老人,与马蹄露的遭遇,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抗议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乱象。例如抢劫超市、恶毒诅咒、拦路收费、勒索商户、学生围攻教师等等,这些都是警察执法缺位、社会秩序紊乱和道德滑坡之后很容易出现的后果。

另据港媒报道,抗议者阵营旨在援助受伤被捕市民的“6·12人道支援基金”账目混乱,6月曾被民阵挪用近25万港元以购买音响设备。早前在示威现场被击伤右眼的女子也被指是被示威者所伤。 三是包括主张“和理非”的抗议者在内的很多香港市民开始转变态度。在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纪念日,早前民阵号召的“大游行”最终只有万余人响应,10月5日以“反禁蒙面”为口号的游行示威也应者寥寥。“和理非”抗议者逐渐退场,与警方以暴力的方式进行周旋的所谓“勇武派”成为了主角。如果没有突发性极端事件刺激,几月前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游行示威场面应该难以再现。

事实上,香港坊间与网络中正在传出许多有关市民从“深黄”到“中立”,从“中立”到“深蓝”的态度转变的消息。有的人是因为目睹了街头暴力和流血,有的人是因为生活、工作和生命安全受到了冲击、威胁甚至是伤害。

文章说,不久前香港商界态度的变化也是重要变量。在香港房地产市场占有相当比重的香港“四大家族”里有三家提出“捐地”或支持港府土地政策,首富李嘉诚方面亦表态捐款。由于商界在香港社会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的集中表态可能意味着香港精英阶层正在形成共识。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央政府方面。自9月3日国务院港澳办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传达中央层面权威声音之后,除了9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单回应了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询问,中央政府方面鲜有触及香港议题,似乎采取了淡然处之的态度。这种态度背后应该已有某种判断与部署。

文章最后说,不论如何,解决香港问题和困境的关键还是在于香港自身,“钥匙”需要香港人自己去寻找。经历过一番痛彻心扉的彷徨、挣扎与反思之后,香港才能有更坚实、健康和长远的未来。所幸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正在从这场噩梦中惊醒。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