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今天(6日)也报道说,王辰院士说,“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没有能够及时的收入到医院来,这个是我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庭中的居住,会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个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面对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感染的情况,王辰院士表示,“关键是要把已经诊断的病人及时的收入到医院里来进行集中的收治和隔离,避免和家庭成员和其他的社会成员的接触。”
“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有一类患者叫做轻症的患者,这类患者实际上他们本身的移动性是更大的,于是他们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这样的问题就更突出。对这类患者现在尤其是收治不够,现在有限的床位都又用在比较中、重的患者身上,或者危重的患者身上,轻症患者大量未收入院的现象是存在的,是构成很大的问题。”

是否有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式?王辰说,检测方式主要还是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现在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不同的试剂之间精准程度有差别,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所以有大量看着流行病学史上、接触史上像是,临床症状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确证的病人,现在被列为疑似病例,我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因为核酸对于已确诊的病人阳性率也只在30%-50%之间,因此设出临床诊断这个档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疫情拐点,王辰认为,首先要明确拐点的概念。拐点如果指的是发生的人数先是持平,然后迅速下降,最后归于一种常态或者消除疾病的转折点的话,现在的问题是底数还不甚清楚,有多少在社会上没有能够进行隔离的病人需要尽快摸准,否则判断根据不足。另外还有病毒的变异,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个未可预期。再有下一步的大批人员返程流动,也是个考验。
对于特效药,王辰表示,根据前期的结果,我们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