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协议从根本上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广场协议”,中国“赢面”相当大

北京时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汇率章节的情况说明》,显示中国成功拒绝成为“广场协议汇率条款,获得大胜。

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夕,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了2019年8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就此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中国本来就不是汇率操纵国,美方的最新结论符合事实以及国际社会共识。

此前,每当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贸易战局势紧张,人民币汇率贬值,而每当贸易摩擦缓和,人民币则对应升值。因此,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析评估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并且中国从标准上并不符合美国财政部“汇率操纵国”的认定,但美国政府依然一意孤行。

因此,中国央行在《情况说明》中表示,汇率问题焦点是“避免一国将汇率作为工具来提高本国出口商的竞争力,通过汇率贬值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这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中美之间的协议成为又一个“广场协议”的可能性。

在协议中关于汇率的章节文本共有13条,主要包括彼此尊重对方的货币政策自主权;避免竞争性贬值;中美双方认识到实行灵活汇率制度在可行情况下能够起到吸收冲击的作用;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奉行增强经济基本面,提升汇率政策和数据透明度并避免不可持续的外部失衡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这份说明中强调:“根据协议内容,美国在2019年8月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缺少事实依据,其单方面贴标签的行为也与协议中双方约定的解决分歧的方式不符。在汇率协议的谈判过程中,中方反复向美方阐明了对“汇率操纵国”问题的坚定立场。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汇率政策报告不再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为中美汇率协议的有效执行创造了条件。”

整体看,两国之间贸易协议汇率部分,中国的“赢面”相当大。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此次贸易协议中,汇率市场化改革本就是中国央行的既定政策方向,这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当局吸取的深刻教训,中国需要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情况下,汇率保持灵活和弹性。

因此,协议中提到“不搞竞争性贬值”,减少人为汇率干预,来获取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市场化的浮动,也就是所谓的“清洁”浮动。事实上,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各市场主体也趋于理性,人民币对基本面及外部因素反应灵敏,因此,人民币汇率之前破“7”,市场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周茂华表示,在数据透明方面中国也已经取得了进展。之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内部结构,比如资产组成及变化类似于黑匣子,2019年7月28日,中国首次披露了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等数据。

另外,本次关于汇率的协议中,双方都没有排除汇率干预措施,也就是说,如果汇率市场受外部扰动,比如国际机构恶意做空,明显偏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发展的态势,中国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维护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中国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弹性的增强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而中国市场的稳定不仅符合本国利益,也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和担当。

对于未来的走势,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局势的关联度依然很高,中美贸易局势进一步缓和,人民币依然存在升值空间。周茂华分析,如果第一阶段协议落实顺利,推进第二阶段谈判,人民币有望触及6.86关口。但汇率的波动最终要回归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近期人民币的上升势头主要是贸易战偃旗息鼓与中国国内经济数据回暖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市场已有比较充分定价。后续从中国国内基本面、政策面、外围不确定因素尚未出清等等方面因素考虑,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处于较宽幅度区间波动。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