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22任总统、著名右翼政治家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 9月26日被其女婿宣布“今晨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逝世”,享年86岁。
希拉克在法国政坛奋斗超过40年,是公认的法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和总统之一。法广(RFI)详细报道了希拉克生平:他1932年11月29日出生于巴黎第5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并受重点培养。高中毕业后,他与众多雄心勃勃的法国青年学子一样,考入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期间一度支持法国共产党活动,并参与销售极左《人道报》。同年,他还以学生身份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宣言》,支持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在巴黎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希拉克以旁听生的身份于1952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不久后返回法国与在女同学贝尔纳黛特(Bernadette Chirac)于1956年3月结婚。希拉克大学毕业后考上了通往第五共和国权利中心,有着“皇家道路”之称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L’ENA)展开为期两年的学习。但由于服兵役要求,他进入索缪尔军校学习,并自愿前往阿尔及利亚参战。他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负伤,并于1957年12月被晋升为少尉。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随后的1958年,曾支持法共的希拉克其政治理念向戴高乐主义转移。他并于1959年完成国家行政学院学业,毕业后出任法国审计院助理稽核。
希拉克的政治生涯及其命运在1962年12月发生重大转变。刚刚30岁的他成为了时任总理乔治·蓬皮杜的办公室特派员,并在这一位置上一直干到1967年2月。在此期间,他也在在父母的老家科雷兹省出任圣·菲列奥勒市议员并多次连任。同年5月,被同僚们昵称为“推土机”的希拉克进入蓬皮杜政府,担任就业问题国务秘书。此后他还担任了负责经济问题的国务秘书,并随着其导师蓬皮杜于1969年当选总统后,在1972年被正式任命为农业部长。1974年2月又被任命为手握重权的内政部长。同年,蓬皮杜去世。30年后已成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出席并在纪念蓬皮杜去世的活动上深情发悼词纪念。1974年5月27日,41岁的他被新任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首次任命为法国总理。
1976年,希拉克辞去总理职务,重新出选议员,并组建由他领导的右翼政党“共和国联盟主席”。他在该党担任党主席直至1994年。该党并在帮助希拉克于新世纪交接时先后两任总统大选胜利后,于2002年在现主要右翼政党“共和党”的前身内解散,是为过去数十年来法国右翼政治家的奠基人。
希拉克并于1977年参选巴黎市长成功,在这一位置上连任至1995年。此后的近20年中,在巴黎市长任内备受支持的希拉克曾三度宣布参加总统竞选,但分别于1981年和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两度败给了左翼总统密特朗。特别是在1986年的议会大选中,希拉克的右翼政党联盟大幅击败密特朗的社会党,右翼的希拉克因此再度被任命为总理,与左翼的密特朗总统开启了第五共和国史上首次“左右共政”(Cohabitation)时代。
2002年希拉克在总统大选中以81.5%对18.5%的绝对优势,击败极右翼领导人勒庞,连任总统大位。他在国际政策方面步戴高乐总统的后尘,一直试图提升法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并于2003年强烈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攻打伊拉克。
法广说:希拉克在总统任内致力于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1978年,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首次来华访问,并成为第一个参观秦陵兵马俑的外国人。1991年,他还以法国前总理身份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也曾因呼吁欧盟取消“六四事件”后对华实施的武器禁运而受到人权组织的谴责。2013年底,中国外长王毅在巴黎看望80多岁高龄的希拉克时表示,“您是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西方政治家,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您对中国的友好发自内心,发自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也源于您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和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责任感。”
BBC的报道,重点回顾了希拉克总统对美国和中国关系。BBC说,作为总统,希拉克曾在国际舞台上强硬推销法国的立场。最令人难忘的应当是2003年,希拉克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入侵伊拉克。他坚决反对法国参与军事行动的立场激怒了不少美国高层,也给他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之间的关系带来长期影响。但是希拉克坚持己见,他在2004年接受BBC采访时曾说,“在这件事情上,美国有自己的立场,美国总统说他不会改变他的立场,我完全理解。法国也有自己的立场,法国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他还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尊重对方。”对伊拉克战争说“不”让希拉克赢得了国人的尊重,但他给继任留下的是一个脆弱的法美关系。
BBC说,希拉克一直为中国说话。他对中国兴趣浓厚,他的中国历史知识有时候居然能让中国人感到意外。一次在中国访问期间,希拉克问中国领导人江泽民的助理,他是否知道隋朝有多少皇帝。对方回答有两个,文帝和炀帝。但希拉克纠正说,隋朝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皇帝,在唐朝开始后才死去。报道说,希拉克曾把西安出土的兵马俑称作”世界第八奇迹”,还曾表示过,想拍摄一部有关唐朝诗人李白的电影。1989年中国当局派遣军队镇压暴乱事件后,中国遭到西方国家的谴责和制裁。但希拉克在2004年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并说欧盟的禁运没有任何道理。希拉克当时对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说“(禁运措施)背后纯粹就是对中国的敌视。”
德国之声报道说,有12年总统任期的希拉克为他的国民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社会改革项目,但也打下了若干重要的基础。废除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战军队、禁止在公共大中小学校佩戴(穆斯林)头巾都属于这些基础。对官方历史描述的中心修正也使这位总统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敬意。希拉克首次以总统身份公开承认法国在纳粹占领时期曾参与对法国犹太人的迫害和谋杀。直到今天,尤其是这一历史遗产的影响超越了他的总统任期。
在外交领域,希拉克比在内政上更成功些。然而,在外交领域,他总统任期之初也不乏错误:他宣布要在穆鲁罗瓦环礁(Mururoa-Atoll)重新进行核试验,引来众邻国及许多盟国的抗议;联邦德国总理科尔(Helmut Kohl)对希拉克这位法国新任总统居然事先不与德国伙伴打招呼,耿耿于怀。科尔的社民党籍后继人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起初也与这位新戴高乐主义者颇有芥蒂,直到俩人作为反伊拉克战争阵线的首领联手反抗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为止。2003年,希拉克的选民受欢迎度达至巅峰。
德国之声报道说,有12年总统任期的希拉克为他的国民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社会改革项目,但也打下了若干重要的基础。废除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战军队、禁止在公共大中小学校佩戴(穆斯林)头巾都属于这些基础。对官方历史描述的中心修正也使这位总统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敬意。希拉克首次以总统身份公开承认法国在纳粹占领时期曾参与对法国犹太人的迫害和谋杀。直到今天,尤其是这一历史遗产的影响超越了他的总统任期。
在外交领域,希拉克比在内政上更成功些。然而,在外交领域,他总统任期之初也不乏错误:他宣布要在穆鲁罗瓦环礁(Mururoa-Atoll)重新进行核试验,引来众邻国及许多盟国的抗议;联邦德国总理科尔(Helmut Kohl)对希拉克这位法国新任总统居然事先不与德国伙伴打招呼,耿耿于怀。科尔的社民党籍后继人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起初也与这位新戴高乐主义者颇有芥蒂,直到俩人作为反伊拉克战争阵线的首领联手反抗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为止。2003年,希拉克的选民受欢迎度达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