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不仅具有科学而且具有政治意义

法新社指出,在美国与中国加速技术和外交等领域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探测火星的步伐。顺利发射火星探测器为中国政府在美中竞争中加分。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太空飞行史研究人员、哈佛大学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员乔纳森·麦克道尔告诉法新社,中国此次发射“天问一号”,类似1976年美国成功发射的Viking-1号探测器,他不认为中国目前不会超过美国早在40多年前已经取得的技术成功。

俄罗斯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谢耶夫对记者表示,中国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与人类探索新世界的普遍愿望相关,但也具有政治含义——它证明了一国的技术地位。中国证明了它自己可以做一切。

该专家指出:“如果以太空时代早期为例,当时航天发射会有更多的政治因素,现在的任务更多的是科学性的。同时,各国领导人清楚,科学及其成就提高了国家的政治声望。这些国家受到高度尊重。”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火星探测作为开放性的科学探索平台,与欧洲航天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CONAE)、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进行了广泛合作,这些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合作。

中国23日发射第一个探索火星的国家探测器“天问1号”之前,7月20日,阿联酋的探测器借助于日本火箭前往火星。美国的漫游车计划于7月30日飞赴“红色星球”。

据报道,如此高频率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活动与合适的“发射窗口”有关:地球和火星每隔18-24个月,月球和火星之间航行距离会从9个月缩短至7个月,两者之间大约为5500万公里。若无法在这段”发射窗口”期间升空,探测任务将必须再等两年。

据俄航天国家集团发布消息称,第4个任务原本是俄欧联合航天器“ExoMars-2020”的发射,但由于与疫情而推迟到2022年。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