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取得新突破

俄罗斯著名极地专家维切斯拉夫·马尔吉亚诺夫说,中国“雪龙-2”号的能力要比南极强国所有船只都要优越。据悉,早前一周,“雪龙-2”号已经出发,执行其首次南极科考,这同时是中国两艘破冰船赶赴南极进行规模最大规模的第36次极地考察。

中国两艘雪龙考察船将于11月末在南极“中山站”汇合。该站是中国两个常年站点之一。中山站距俄罗斯南极“进步站”不远。还将访问罗斯海特拉诺瓦湾(Terra Nova)恩科斯堡岛(Inexpressible Island) (又名难言岛),参与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工作。该站预计2022年开始运行。

维切斯拉夫·马尔吉亚诺夫说。“乘坐一艘船舶,很难做到一次访问两个常年站和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站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中国两艘极地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此类问题。长时间里,俄罗斯极地专家们无法在一次考察中访问太平洋区域的站点,南极太大了。因此,俄罗斯今年极地考察也是两艘船。‘特廖什尼克夫院士’号破冰船将访问西南极,1月份的时候,‘费多罗夫院士’号将进入东南极。”

据介绍,“雪龙2”号是国际上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破冰能力为PC3级;具备在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可突破20米冰脊,是一艘能满足无限航区航行和作业的先进船舶。相比“雪龙”号,“雪龙2”号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极地海洋科考能力:配备船内通海的方形月池系统,温盐深剖面仪等科考设备可在月池中收放,确保“雪龙2”号可以在海冰密集海域或恶劣海况下作业,从而极大拓展考察区域;破冰能力增强、甲板设备抗低温性能以及保温设计,可以把原来仅限夏季的考察延展至春季和秋季,有利于系统掌握极地海洋的变化规律;配备了深水和中浅水多波束系统、海洋地震勘探系统、深海浅地层剖面等一整套海底探测设备,弥补了中国在极地海底地形和基础构造精细化测量领域的短板;配备DP2定位系统,能够在精准的定位下进行调查作业,避免船体受风和流的影响而漂移,提高作业精度;配备了包括二氧化碳分压在内的多参数走航观测系统,可以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获取相关的观测数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研究员张侠向俄罗斯记者介绍,两艘破冰船参加科考,可大大增加中国极地专家们科考使命的能力。他说:“‘雪龙2’号破冰船的冰区作业能力和海洋调查能力都强于‘雪龙’号,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极地海洋调查时间和作业区域,考察一些之前没有能力前往的地方。其次, ‘雪龙2’号是名副其实的科考船,运输只是它的辅助功能。而‘雪龙’号则恰恰相反,其科考功能较弱,是一条以运输物资为主要功能的船只。因此‘雪龙’号和‘雪龙2’号能够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各司其职,极大地延长科考人员的海洋调查时间,有效地开展南极海上运输、对考察站的物资补给和海洋调查等任务。

俄罗斯专家说,中国极地专家已经第三年将自己的极地飞机定位在俄罗斯南极“进步站”机场。他同时确认,中国专家已对几个地方进行测试,看能否做降落地点。也寻求过俄罗斯专家的帮助,看是否有适合建机场的冰区。“据我了解,去年之前,还未找到此类区域。但既然计划已经宣布,说明项目正得到资助。”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