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指“臭氧层杀手”增加,中国山东河北急需强化治理

5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们确认了近年来大气中三氯氟甲烷(CFC-11,氯氟烃的一种)显著增加的源头是在中国的山东和河北省。该报告由多国科学家组成,他们认为,中国东部一些地方的工厂仍在使用全球范围被禁止的氯氟烃(CFC)。该化学物质是地球臭氧层被破坏的重要因素。

报告称,2014年到2017年间,全球三氯氟甲烷(CFC-11)的年排放量比2008-2012年增加了约7000吨,而所增加的排量40%到60%都来自这两个中国北方省份。臭氧层对地球环境和生命至关重要,能阻挡太阳光中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起到不可或缺的防护作用。氯氟烃作为制冷剂曾被大量使用,造成地球臭氧层严重破坏。

20多个国家1987年共同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氯氟烃系列物质。2010年发展中国家已正式禁止生产氯氟烃。
中国曾宣布在2007年成功停止氯氟烃的工业应用,有关部门此后多年查封取缔废旧泡沫塑料加工厂,但近年仍有不少无营业执照工厂和中小企业违法加工和排污。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这暴露了中国地方政府监管疲软,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严,以及对相关执法部门和人员强制追究不力,导致环保管理存在不可忽视的漏洞。问题极为严重的中国山东河北尤其急需强化治理。


一年前,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的研究报告就显示,2012年以来大气层中三氯氟甲烷的变化与预期不符,这意味着有人非法使用了这一物质。2018年7月,总部设在英国的环保组织”环境调查署”(EIA)表示,分布在中国10个省份内的18家工厂承认使用了氯氟烃物。调查人员发现,中国泡沫塑料生产厂家大规模使用三氯氟甲烷,因为这种原料的价格比替代品更为便宜,而且生产效率更高。

最新报告的作者之一弗雷泽尔(Paul Fraser)表示,三氯氟甲烷的排量增加必须应引起重视,因为它会延缓南极上方臭氧洞的修复闭合甚至长达数十年。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上方的臭氧层会定期出现一个空洞,给全球敲响了警钟,并加速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诞生。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大气中三氯氟甲烷的浓度明显下降。

德国之声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